成都景区导视标牌设计的核心要点及注意事项,结合国家标准与成都本地规范整理而成:
1. 功能性优先
– 标识需明确指引景点路线、服务设施(如厕所、停车场)及安全警示(如危险区域)。国家标准《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》要求标识包含位置标志、导向标志、平面示意图等八大类,成都A级景区需额外提供中英文对照信息 。
– 成都本地规范:景区入口需设置全景导览图,标明主要景点及服务设施位置,双语标识需确保翻译准确 。
2. 人性化与适老化
– 从游客视角设计,单体标识高度需便于观察(立式标牌通高3-4.2米,卧式1.5-2.2米),紧急呼叫系统需配备备用电源(如UPS)。
– 服务设施标识(如厕所、餐厅)需简洁直观,开放时间等信息需动态更新 。
3. 美观性与文化融合
– 标识设计需与景区文化特征契合,如宽窄巷子的清末建筑风格导视牌、武侯祠的三国文化元素。
– 色彩搭配需统一,避免材质或风格杂乱(如木质标牌适合古镇,金属材质适合现代景区)。
标牌类型 | 尺寸范围(米) | 材质要求 | 适用场景 |
立式标牌 | 高3-4.2,宽0.9-1.6,厚0.15-0.3 | 耐候钢、防腐木、亚克力 | 主入口导览图、景点解说牌 |
卧式标牌 | 高1.5-2.2,宽3-4.5,厚0.3-0.6 | 石材、铝合金、玻璃钢 | 停车场指示、服务设施指引 |
小型指示牌 | 长0.3-0.35,宽0.13-0.15 | 复合材料、PVC板 | 道路分岔口、紧急出口 |
特殊要求:
• 景区全景图需标注咨询、投诉、救援电话。
• 安全警示牌需采用醒目颜色(如红黄搭配),并搭配图标(如禁止攀爬、注意落石) 。
1. 材质耐候性
– 成都气候潮湿,需选用防水防锈材质(如镀锌钢板+氟碳漆),底坑需做双层防水(高分子卷材+环氧树脂涂层)。
– 户外标牌需定期检查涂层剥落或结构松动,避免安全隐患。
2. 双语标识与国际化
– 中英文对照需符合《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》,英文翻译需经专业审核,避免“中式英语” 。
– 案例:成都大熊猫基地导视系统采用中英日韩四语,图标符合ISO国际标准 。
3. 智能化升级
– 结合成都“公园城市”理念,推荐嵌入二维码(链接至电子导览)或AR互动功能,提升游客体验。
– 景区入口建议增设LED屏动态显示人流密度与路线建议 。
1. 宽窄巷子:采用仿古木质标牌,色调与青砖灰瓦建筑融合,导视系统分“宽巷子历史展示”“窄巷子休闲指引”两大模块。
2. 都江堰景区:水利工程导视牌以石材为主,搭配水文科普图文,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定位 。
3. 青城山:道教文化主题标识采用水墨风格,危险区域警示牌增设夜光涂层。
误区场景 | 改进方案 | |
标牌风格与景区文化割裂 | 设计前调研景区历史特征,如金沙遗址采用太阳神鸟图腾 | |
英文翻译错误或缺失 | 聘请专业翻译团队,参考《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》 | |
夜间照明不足 | 采用内嵌LED灯带或反光贴膜,确保24小时可视 |
成都景区导视标牌需兼顾国家标准(GB/T 31384-2015)与本地规范(如《成都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》),设计时需突出功能性、文化性与耐候性。建议参考宽窄巷子、武侯祠等成熟案例,并定期更新维护以适配智慧旅游趋势。